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届阳明心学论坛在贵阳举行
贵客云集,群贤毕至。7月26日至27日,由贵州中华文化学院、香港中华教育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办,以“阳明心学:返本与开新”为主题的第二届阳明心学论坛在贵阳举行。
论坛聚焦“回归阳明心学本源、探索当代转化路径、推动全球文化对话”的核心目标,旨在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汇聚海内外阳明心学研究的顶尖力量,深入探讨阳明心学的历史脉络、核心精髓、现代转化与全球意义。通过思想的交锋、智慧的启迪,擦亮贵州作为阳明心学诞生地的名片,共同推动阳明心学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讲学,名家荟萃话心学
参加论坛的近百位来自海内外的知名阳明文化研究学者,涵盖港澳台地区文化界、日韩学术机构代表及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形成多元主体共研格局。
论坛现场,专家学者分别就“阳明心学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王阳明到王龙溪——从《论语·为政》篇‘志学’篇的诠释看其师承关系”“阳明心学在现代心灵教育中应用可能性研究”等主题发表主旨演讲。
“作为思想系统,心学不仅属于过去,具有现代意义。心学既属于中国,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具有世界意义。”以“从中国哲学看阳明心学”为主题的演讲深刻阐述了当代学者研究阳明心学的时代意义。
“从价值理想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性”主题演讲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是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深刻体现。
论道,回应时代之问
论坛依托阳明学堂平台,通过“主旨演讲——龙场论道——实地考察”的三位一体交流形式展开。
7月27日,与会学者走进龙冈书院开展龙场论道,来自港澳台地区及日韩的学者指出,阳明心学与西方存在主义、东方其他儒学流派存在理论共鸣,例如“主体性觉醒”“道德自律”等核心概念。专家学者观点交锋、内容精彩。
“心学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中独具特色的一脉,历经两千多年传承演进而生生不息,其核心命题始终回应着时代的根本关切。”返本开新是心学永葆生机的根本路径。返本不是泥古不化,而是重返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重新体认心学的真精神;开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回应时代问题,发展出新的理论形态。
“阳明心学比较受企业家欢迎,他们经常在企业遇到困境的时候,去阳明文化中寻找答案。”连续参加两届论坛的日本学者表示,论坛为世界各地的研究学者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他为能与中国的年轻学者交流感到开心,也为更好地传播阳明文化感到高兴。
传承,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2024年6月,由香港联合出版集团、中华教育文化交流基金会、贵州中华文化学院发起的首届阳明心学国际论坛在香港成功举办。作为贵港合作交流推动的学术论坛,阳明心学论坛是汇聚海内外研究阳明文化力量的重要平台,是贵港深化包括文化交流在内的全方位合作的重要载体,也是面向海内外发出中国声音、讲好贵州故事、讲好香港故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
在紫荆文化集团董事长看来,传承好、传播好、发扬好阳明心学,充分发掘阳明心学的哲学、文化和时代价值,推动阳明心学走向世界,既是文化工作者共同的历史责任,更是紫荆文化集团和香港阳明学堂的职责使命。
“香港与贵州合作举办阳明心学的国际论坛,我觉得很有意义。因为我们相信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重大成就之际,也正是中国文化返本开新的历史时刻。”阳明学不只对中国,对西方也有伟大贡献的潜能,它也应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张靓丽名片。
“论坛在传承阳明文化本源、拓展转化运用场景、推动国际文化对话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欧洲杯冠亚军投注:文史馆原馆长顾久在发布论坛研究成果报告时表示,未来,论坛将继续推动阳明心学从“学术殿堂”走向“社会生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阳明样本”,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注入“阳明力量”。(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姜雨熙 明 雪)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