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邻里互助暖……家风就像一棵大树的根,滋养着家庭的成长,也影响着社会的风气。”7月28日,天柱县渡马镇“家风学堂”暑期讲堂在龙盘村陈家祠堂正式开课,授课教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了家规、家训、家风的深刻内涵。通过讲述“孔融让梨”等经典故事,生动展现了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传统美德。
授课现场,70余名身着传统礼服的青少年整齐端坐,认真聆听,现场互动环节,踊跃回答问题,课堂气氛热烈活跃。
此次“家风学堂”研学活动将持续5天,课程内容丰富多元,不仅涵盖家风教育、爱国教育,还融入了侗家武术、非遗传习、安全教育及读书分享等特色内容,着力为孩子们打造一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文化盛宴。
“这个学堂解决了我们最担心的暑期安全问题。”学生家长周玉仙表示,“有了家风学堂,孩子们既能系统学习传统文化,又有了安全的研学场所,比在家玩手机或私自下河游泳让我们安心多了。”
近年来,天柱县依托丰富的家祠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古祠新韵·人文天柱”文旅融合新品牌。渡马镇创新成立的“家风学堂”,正是这一品牌建设的生动实践——不仅是家风学习、优秀文化传承的平台,更成为假期研学旅游的新载体,推动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据渡马镇组织委员刘微介绍,除了暑期学堂,镇里还依托家风学堂常态化开展“祠堂里的家风故事会”“好家风家庭评选”等活动,让家祠从静态的文化符号变为动态的教育阵地。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让优秀传统文化从祠堂走向村寨、走进家庭,让‘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家风家训成为家家户户的行为准则,进而带动村风民风持续向好。”刘微说。
如今,在渡马镇,越来越多的家庭因家风学堂而改变:争吵少了,互助多了;推诿少了,担当多了。这些细微的变化,正汇聚成推动乡村治理的暖流,让文化振兴的根基在乡土间愈发牢固。(伍 丽 杨庆松 梁厚义)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