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井村群山环绕、草长莺飞,鸟语花香处处生机盎然。
沿着整洁的村道漫步,清澈的白岩河穿村而过,一幢幢民房错落有致,一排排草莓大棚整齐排列,一桌桌烧烤摊欢声笑语,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乡愁画卷。
“别看咱们翁井村现在这么漂亮,以前可是‘臭’名远扬的‘挖煤村’呢!路上常年积着厚厚的煤粉尘,晴天满身灰,雨天一脚泥,就连亲戚朋友都不愿意来。”翁井村党支部书记黄金林回忆道。
翁井村曾是“靠煤吃煤”的“挖煤村”,村民过去大多靠挖煤为生。20世纪90年代末,当地煤矿资源枯竭、煤窑陆续关闭后,村民主要从事传统农耕。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村民收入微薄,翁井村不得不开始思考如何进行产业转型。
2015年,乘着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的东风,翁井村组织召开“诸葛亮”会,邀请在外拼搏的成功人士回家,共商村寨发展大计。当时的黄金林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已成为外地一家国营煤矿的主管,这次他也被老支书的一通电话“拉”回村里。
那天的会议,黄金林记得很清楚,他抛出观点:“想让村民们都过上好日子,就要彻底改善生态环境,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这一思路受到广大村民的赞同。
2016年,黄金林当选村党支部副书记,他带领大家开始四处学习、考察,探寻“蝶变”良方。村委会也成立了物业办公室,开展道路修复、河道水污染治理、矿山及村寨周围植被种植。
开始,村里将目光瞄准了草莓产业,既有“高颜值”又有“附加值”,但要实现农田改造、播种、养护等需要资金投入。资金缺乏怎么办?村“两委”带领村民投工投劳,同时由村集体和160余户村民集资,成立了草莓公社,齐心协力发展“草莓经济”。经过大家的努力,草莓公社首年便实现大丰收,每亩地产出收入达4.8万元,总营业额近百万元。
草莓产业的成功运营,激起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奋斗热情。2018年,村集体又开建了百亩荷花观赏园。
在此过程中,翁井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发展路径:以体验式农业、园林化田园、乡愁式生活为重点,打造都市近郊田园综合体,建设集农俗、民族特色为一体的文化村。
党中央新英体育在线: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让翁井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1年起,贵阳贵安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以助推乡村振兴为出发点,发挥自身优势,紧盯产业帮扶,努力实现群众致富、村集体增收、企业发展三方共赢。
人心齐,泰山移。有了好的政策帮扶、好的企业助力,翁井村乡村振兴之路如火如荼。
翁井村对通村公路、通组路、产业路进行了硬化,并按照规划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同时,创建了荷塘基地、“三分地”农业科普基地、苗族文化综合体验馆。翁井村通过政策引导,将乡村闲置的房屋进行改造升级,打造成特色民宿,不断补齐乡村旅游产业链……
如今,翁井村已成为贵阳市近郊乡村旅游网红地之一。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贵州三分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西江传说、生态厨房等多家优强企业也相继入驻翁井村共同开发。翁井村的科普农训教育基地、铁炉子餐饮公社食堂、荷塘小院、小型餐车、蔬果采摘体验等充满“乡愁”元素的业态,成为招引广大游客的“吸铁石”。
“记忆里小时候的翁井村,四处都是灰扑扑的,现在到处桃红柳绿、鲜花盛开,加上腰包逐渐鼓了起来,回村的幸福感更强了。”村里负责文化宣传,开发、销售村特色农产品的“90后”小伙刘家帅感慨颇深。
2025年以来,翁井村累计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为村集体及村民带来直接收入100多万元,解决村民就业岗位100多个。
站在翁井村山头远眺,“田园翁井”青砖瓦房在玉带般的小河牵引下,飘拂于田园花海中,并被长满森林的群山簇拥着,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